白杰 副教授 材料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智能科学仪器的有机半导体分子功能材料及相关器件的表征与开发。
师佳 副教授 化学化工学院
主要从事基于人工智能、面向复杂工业过程和各类自动化生产装备的智能学习控制理论以及相关技术研发。
刘俊扬 副教授 化学化工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为碳基电子器件研究和相关智能数据分析算法开发,旨在探索未来信息技术的材料和基于微纳制造的器件加工技术。
团队是由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基金委“优青”、厦门大学南强重点岗位教授、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嘉庚实验室主任助理洪文晶教授、师佳副教授、刘俊扬副教授带领的包括9位博士后,60余位研究生和30余位工程研发人员组成的跨院系跨学科研究团队,以“从分子创造智能、以智能制造分子”为目标,一方面开展面向未来智能器件与系统的单分子电子学研究和相关智能科学仪器研发,另一方面开展面向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的分子智能制造研究,近年来,人工智能研究院团队主要致力于智慧能源大科学装置以及无人智能研发实验室中的智能感知、智能决策和智能数据挖掘算法研究。
智能科学仪器:团队面向单分子尺度物理化学研究的表征技术挑战,将智能控制算法与精密测量模块相结合,建立了一系列在国际分子电子学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的科学仪器平台,在单分子器件的相关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成果,近五年在Nat. Chem., Nat. Mater., Sci. Adv., Chem 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此外,研制了国际上首台可实现单分子器件高灵敏度电学表征的智能科学仪器产品。该智能科学仪器产品研制成功后,已成功部署安装到包括美国西北大学、中科院化学所等十余个国内外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成为了走入诺奖得主实验室的中国科学仪器产品。
智能工业控制软件:团队针对重复制造装备及制造过程,首创了一系列二维时间智能学习控制理论与方法,有效地解决了重复制造过程及生产装备中过程建模困难与高精度控制需求的理论难题。其次,针对我国新型列车变频空调系统控制性能不理想、能效低的实际问题,提出了融合大数据分析与先进控制技术的轨道列车空调智能控制技术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列车空调系统智能化管理以及智能制造与营运维护奠定了基础。基于此控制系统,团队获得腾讯AI实验室犀牛鸟项目支持开展面向智慧农业的温室智能控制算法研发。
无人智能材料研发实验室系统:新材料研发能力直接关系国家核心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然而传统材料研发过程中存在对象复杂、依赖试错和经验积累、难以理性设计等关键问题。针对这一国家重大需求,团队拟在国家重点研发等项目和宁德时代等工业界合作伙伴的支持下,开发一套基于机器人、智能决策算法和智能控制优化的无人智能材料研发实验室。从而实现高通量、无人化、标准化的能源材料等的高通量制备和智能研发,显著降低材料的研发周期,建立突破现有材料研发范式的智能材料研发新范式。
智慧能源大科学装置:该装置依托亚洲首座无噪声超精密加工与表征实验室,建立高通量能源材料与器件合成平台和表征测试平台;以及基于仿真及实验数据深度学习和智能决策算法的智慧计算平台和标准化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希望通过这一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能源科学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开展能源经济、能源管理、能源安全、能源系统科学和能源材料化学的跨学科研究,希望以此提供我国大规模、长时间周期储能的“厦大方案”。
近年来,团队在相关领域培养了一系列高水平人才,其中2位博士后获国内高校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教职,十余位硕士毕业生先后入职字节跳动、华为海思、华为等企业开展人工智能相关研究工作。
1.招生范围: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数学等相关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或其他理工科背景且具有人工智能相关背景和研究兴趣;
2.其他要求: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及扎实的编程能力,有相关研究经验优先考虑。
团队联络人:洪文晶whong@x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