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伟 教授 公共卫生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疫苗学。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获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为主研发了世界首个戊肝疫苗、国内首个上市宫颈癌疫苗等。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0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9项。
张天英 教授 公共卫生学院
长期从事病毒性感染的免疫防治(疫苗、抗体、免疫机制);针对炎症、肿瘤的免疫治疗新靶标与抗体药物研究,国家优青。
闵小平 副教授 信息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人工智能的蛋白设计、生物网络数据分析。
俞海 副教授 公共卫生学院
主要从事结构疫苗学、抗体相关的分子设计与改造,分子动力学研究。
团队所开展的研究内容是基于人工智能的蛋白药物设计,以及电镜图像处理和分子动力学仿真。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近期在生物医药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的突破, 2020年Alphafold2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的进展,其逆问题蛋白设计、蛋白生成领域也因为扩散模型、GPT模型的成功应用而取得一些重要突破,这对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团队是国家级疫苗设计、药物设计团队,目前正在积极探索以GNN、GAN、Transformer、Diffusion等为代表的AI生成算法与蛋白设计技术的融合。团队计划紧密跟进当前相关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结合实验室的具体需求展开研究,借助实验室在研究平台上的优势,切实让人工智能与生物医药交叉融合,落地开花。
团队PI夏宁邵教授2023年获评为国家工程院院士,团队目前/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纵横向课题数十项,近几年到位科研经费均超过1亿元,已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等重要研究平台,其中省创新实验室面积超过8万平米。研制了全球首个戊肝疫苗、首个国产HPV疫苗等产品并实现转化,主持研制的全球首个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已进入III临床试验,获国家及国外新药及注册证100余项,发表SCI论文380余篇,其中CNS子刊30余篇。获发明专利199件授权(含境外69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国家杰青、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团队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目前团队正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生物制药领域的结合。多个平台的支持,多学科科研团队的建立,给大家的科研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以及有力的保障与支持。热情欢迎有志于用人工智能之火燎生命科学之原的同学们加入!
1.招生范围: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及硕士毕业生;
2.其他要求: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及扎实的编程能力,有相关研究经验优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