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旭 教授 化学化工学院

表界面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主要研究液体门控技术和仿生纳流离子学,已出版2本国际学术著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著名学术期刊Nature、Science等上发表论文80余篇,授权专利25项。

陈小芬 教授 医学院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聚焦以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为代表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靶向治疗,通过对调控神经免疫的关键基因的深入研究,揭示了中枢神经免疫在神经退行性变过程中的新作用机制,并开发了多项针对AD的潜在治疗新策略。

刘弘 副教授 信息学院

厦门大学南强青年学者B类人才,曾任日本大阪大学助理教授、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任研究员,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可信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多媒体分析等。在TPAMI、IJCV、AI等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获得JSPS International Fellowships、福建省专利奖、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

研究内容

本团队基于化学化工学院侯旭教授、医学院陈小芬教授、信息学院刘弘副教授在仿生智能材料、神经科学、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基础,拟开展机器学习加速智能材料和器件设计与开发方面的跨学科交叉研究工作,具体包括:(1)人工智能辅助的纳米通道材料设计及其离子基纳流类脑计算应用研究;(2)机器学习加速仿生液基膜材料体系的设计与检测仪器研发。

研究成果

本团队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杰青年、优青和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杰出青年项目、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等,长期致力于仿生智能材料和器件的设计及应用研究。研究团队已有十余年仿生纳流离子学、神经科学、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经验,对于纳米限域空间中的物质传输行为有着系统的研究和深入的理解,并具备较为完整的人工纳流器件的设计、构建以及测试平台。团队已发表相关著作2部,学术论文80余篇,包括Nature、Science、PNAS、Immunity、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Artificial Intelligence、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Advanced Materials、Nano Letters、JACS、Joule等。研究团队负责开设的仿生纳米离子学的虚拟仿真实验课程,2023年入选了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团队所引领的原创“液体门控技术”被世界权威化学组织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评为2020年全球“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2021年,IUPAC邀请申请人对液体门控技术进行介绍,并收录到十大新兴技术的专辑。2023年,“液体门控技术”被写入南开大学系列教材《物理化学》第七版教科书中。团队负责人曾获“全国创新争先奖”个人奖状、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哈佛大学博士后事业发展奖等,并入选了美国化学会SciFinder化学领域未来领袖等。“液体门控技术”是研究团队提出的原创技术,近几年团队在液体门控技术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包括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液体门控膜材料体系开发、液体门控膜材料系统的固-液-液/气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液体门控技术在生物医学、能源环境、化学化工等多个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等,引领液体门控技术领域的全球发展。

招生要求

1.招生范围: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化学、材料、电子、物理等相关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及硕士毕业生;

2.语言要求:英语6级或雅思6.0及以上;

3.其他要求:具有良好的编程能力和数理基础,有多学科学习背景和研究经验优先考虑。

招生联系老师及联系邮箱:侯旭 houx@xmu.edu.cn